中国短剧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野蛮生长阶段逐步走向成熟。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亿元,首次超过国内电影票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短剧的商业模式也逐渐从应用内购(IAP)向应用内广告(IAA)转变,这种模式更适应低消费但高流量的市场环境。以红果短剧为例,其凭借广告变现模式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73亿。
短剧行业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涵盖了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发行推广的各个环节。同时,短剧与文旅、品牌营销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化,进一步拓展了其社会和经济价值。例如,“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通过展示各地风景文化,带动了相关地区的旅游发展。
除了真人短剧,动漫短剧也在迅速崛起。2024年,抖音动漫短剧的看播人群超过20亿人次,环比增长显著。动漫短剧的优势在于其可IP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年轻观众的需求。AI技术在短剧制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剧本创作到特效制作,再到后期剪辑和翻译配音,AI技术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例如,快手推出的《新世界加载中》就是一部完全由AI生成的单元故事集,展现了AI在短剧创作中的巨大潜力。
短剧出海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新亮点。2024年,短剧出海进入高速发展期,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规模中,中国短剧应用占据了重要份额。美国、东南亚和中东是短剧出海的主要市场,其中美国市场收入贡献最大,东南亚市场下载量最高。短剧出海的商业模式以混合变现(IAAP)为主,即结合了付费解锁和广告变现两种模式。
在出海短剧的内容形式上,译制剧和本土剧并存。译制剧凭借丰富的国内短剧资源,为出海提供了稳定的内容基础;本土剧则通过贴近当地文化,更好地满足海外用户的需求。例如,ReelShort率先在海外尝试本土剧制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I技术在短剧创作中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化。从剧本生成、分镜设计到特效制作和后期剪辑,AI技术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例如,央视推出的《中国神话》和《来龙去脉》等短剧,均采用了AI技术进行全环节辅助制作。AI技术还为短剧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支持,通过多语种翻译和配音,降低了本地化成本。
在短剧行业中,一些公司凭借其丰富的IP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脱颖而出。例如,中文在线通过其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和Sereal+,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掌阅科技则依托其海量的小说IP,迅速布局短剧业务,并在2025年推出了海外短剧APP iDrama。华智数媒通过“智媒果”AIGC平台,构建了短剧投资、制作和发行的全产业链。昆仑万维的AI短剧平台SkyReels和付费短剧平台Dramawave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表现。
中国短剧行业在2025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实现了多元化和精品化发展,还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突破。AI技术的应用为短剧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未来,随着短剧出海的持续推进和AI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短剧行业有望在全球文娱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