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最直接相关的是放假的学生群体,所以对动画电影来说,暑期档是毫无疑问的大本营。今年暑期档,12部国产动画电影,国风动画《落凡尘》《伞少女》表现不佳,《白蛇:浮生》成了唯一的希望。
从《白蛇》系列来看,《白蛇:浮生》上映首日,就拿下9428.3万票房,远超前两部的首日票房成绩,截至发稿前,该片在猫眼专业版预测总票房达6.66亿。
数量上,前三年暑期档分别上映了14部、12部、17部国产动画电影,今年虽然有12部,但其中还包含3部重映片。
票房,去年不只有18.24亿的《长安三万里》,还有以小博大的《茶啊二中》票房接近4亿。今年暑期档,没有破10亿国产动画,10亿以内也只有《白蛇:浮生》能够达到6亿水准,其次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也才勉强8000万出头,不及上一部1.6亿的成绩。
进口动画破亿显然更加轻松。《神偷奶爸4》《头脑特工队2》《加菲猫家族》《你的名字》(重映)《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多啦A梦:大雄的地球交响乐》6部暑期档的进口动画电影填充着腰部梯队。
动画电影失落暑期档,当然与今年整个暑期档大盘的冷清高度相关。但将今年暑期档的国漫表现,放到更长期的时空坐标来看,毒眸发现,或许这不是国漫疲态,毋宁称之为国漫常态更合适。纵观近10年国产动画暑期档表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国漫存在大小年,二八效应明显的现象。
只不过因为去年《长安三万里》的爆款表现,以及我们对国漫自《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来的长久期待,让国产动画的期待值被越拉越高。“国漫崛起”的喊口号式激情褪去,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也该迎来理性回归。
如何定义国漫大小年?这当然并非一个提前就能预测的规律,而是对自2019年以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趋势的总结,上映影片数量、票房表现是两大主要考虑维度。
对于动画电影而言,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两个档期莫过于春节档和包含了六一档的暑期档。
2023年,票房前十名的电影里有两部国产动画电影,分别是暑期档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和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两部都以破10亿的票房成绩,共计获33.19亿票房。另外,达到亿元量级的头部国漫,还有《深海》《茶啊二中》。
今年,两个重要档期过后,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只有2部。一部是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一举拿下20.06亿票房,再往下一部就是正在上映的《白蛇:浮生》。之后,则是断层式下跌至千万级票房的作品,甚至破五千万的只有2部,分别是《猪猪侠大电影·星际行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
实际上,对于“国漫崛起”这一说法,通常狭义指代的是非低幼亲子向动画电影。从它的诞生开始回溯,两部成人向动画电影作品成为了“国漫大年”的重要标志。
一个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用在当时看来颠覆性的画风与近10亿票房成绩,让国产动画电影摆脱低幼亲子向的束缚,闯出成人向的新路子。
另一个是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再一次实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突破,甚至以超50亿票房成绩成为国漫票房天花板。那是第一次有动画电影拿下电影票房年冠,并且让当年的国产动画首次反超引进动画票房。也是在同一年,《白蛇:缘起》开启了追光动画神线年,每年至少有一部原创国漫问世,诸如《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昨日青空》《罗小黑战记》。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后,这一类原创动画电影数量明显变得更多。
在众多实拍大片尽皆失手的今年暑期档,《白蛇:浮生》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能拿下6亿票房,既受益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更受益于该系列前两部的观众基础以及追光动画的品牌光环。
拓普数据《2023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集中度较高,过亿元票房动画以15%至20%的数量,给动画市场贡献了75%至85%的票房。
对于任何一个在开发初期的项目,制作方都无法准确预料未来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反馈。但只有真正想办法做出不一样的尝试,才有可能被看到。只有真正精准捕捉大众情绪,创造出具有当代感的故事,找到传统题材在当下的抓手,才可能让观众产生推荐欲,引发“自来水”式发酵。虽然,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也很难因为单纯的口碑发酵而达到2019年的程度了,但起码可以为下一部作品积攒一定的票房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