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三月,在香港理工大学蒋震剧院的舞台上,内地音乐剧演员、北京歌舞剧院音乐剧团团长阿云嘎接受笔者访问,谈及中国文化出海,内地音乐剧来港演出的挑战,以及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他认为中国音乐剧目前处于“借船出海”阶段,未来将“造船出海”,而香港是重要码头与枢纽。
在音乐剧舞台上,他是《在远方》中执著追梦的快递员姚远,是《基督山伯爵》中归来复仇的埃德蒙,是《剧院魅影》中苛求完美的O.G,未来还将化身《风声》中悲剧色彩浓厚的反派肥原。这位草原之子谈及创作时说,他以“鹰的视角”俯瞰作品,拒绝沉溺其中,勇于推翻重塑。当目光投向音乐剧的发展,他不再囿于单一角色或剧目,而是从产业全局、文化出海与国际交流的高度寻找突破。/晴晴
阿云嘎此番来港,应邀出席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的研讨会,与香港演员王祖蓝、作曲家金培达等,讨论电影和音乐剧的互相转换。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王祖蓝介绍阿云嘎时特别提到,阿云嘎正在把内地成功的电影IP搬上舞台,延续这些IP的生命。
讲到中国IP音乐剧的打造,阿云嘎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我们现在有一个特别好的IP《哪咤》,它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画电影,也是有民族的自豪感的一部IP电影。如果它要变成了一部音乐剧,未来是不是有这个可能?”台下观众则热情起哄,让阿云嘎出演音乐剧版敖丙。
阿云嘎担任总制作人和作曲的音乐剧《风声》,改编自作家麦家同名谍战小说,已在过去三年进行了三轮工作坊打磨,2024年在上海举办音乐会时,一票难求。2025年《风声》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巡演,目前创作团队正在针对《风声》上半场的结构进行修改,以便让观众更有代入感。阿云嘎希望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要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他们)先把戏看进去,觉得人物有意思,每个环节都有意思,到下半场才真正的去挖掘人物内心,提高情感浓度。”
改编自同名卖座电影的音乐剧《扬名立万》去年12月在上环文娱中心一连三日演出,这也是内地音乐剧近20年来首次以自营演出的模式登陆香港。作为这部剧的总制作人,阿云嘎认为这部剧故事有趣,符合“三一律”,既深度挖掘人性,又有英式荒诞感,是特别适合“出海”的一部戏。
中国文化要如何出海,阿云嘎认为情感共鸣是关键。他以《风声》和《扬名立万》为例,指出这些作品既有普世价值,也有爱国情怀,还有人性的一面。阿云嘎认为未来10到20年,中国的音乐剧市场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个跟中国成为经济、军事、科技大国的事实密不可分。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民众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会不断提升。而音乐剧是个集大成者,它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
阿云嘎认为,现在内地做音乐剧属于“借船出海”,未来是“造船出海”。“借船出海”需要一个码头,需要一个关键的枢纽,那就是香港。
被问及内地舞台剧在香港演出碰到的现实困难时,他直言舞美报关“非常非常难”。而比起《扬名立万》,《风声》音乐剧的舞美可能会更复杂。阿云嘎说:“希望未来能开出一条绿色的通道,这对两地的这种文化交流可能会更好。今天研讨会谈及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当然也需要内地音乐剧产品来香港,这是一个互惠共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