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它为秦岭里生活、工作的人立传,用朴素情怀洞见时代的心灵悸动;有这样一位作家,用3年时间,走访了50多个村子,讲述了30多个人物保护秦岭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生态与人的和谐之曲。这本书就是陕西作家王洁新作——长篇报告文学《过秦岭》。
7月25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开幕。26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过秦岭》在本届书博会上正式发布。
该书围绕秦岭生态保护这一主题,以人物为中心,塑造了秦岭护林员、保护大熊猫的一家三代、扎根深山的民警、繁育朱鹮的技术人员、金丝猴的守护者、老城文物保护者等三十余组包括干部、群众、创业者在内的人物群像,展现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默默保护秦岭的感人故事。通过细节描写,体现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的“三变”(时代要求、技术手段、思想心态),诠释人物的艰辛历程、责任与担当、思考和进步。以“显微镜式”的手法,解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的深刻内涵。
据了解,此前,《过秦岭》已同时入选2024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是“国家级+省级”双重扶持的一部精品报告文学。
出版该书的陕西人民出版社秉承“做精品,弘扬时代精神”的出版理念,以“做优主题出版,提高出版质量”为目标,扎实谋划,致力于提高陕西本土出版水平、打响陕西出版文化品牌。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周维军、副总经理肖星,该书作者、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洁,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邢小俊,美文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武梅,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小峰出席发布会。周维军、王洁和赵小峰为新书揭幕。赵小峰在发布会上表示,“《过秦岭》在创作、出版过程中坚持‘三真’原则:真人、真事、真情感。书中的人物,他们既是生活于此的秦岭儿女,更是新时代的生态卫士。这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得作品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这些真人真事经过作者的书写,既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情感温度,又赋予了作品恒久魅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字里行间充分体现。”
赵小峰认为,《过秦岭》为记录和传播秦岭生态保护事业提供了兼具时代性与典型性的文学样本。其对自然景观、特色产业的文学描摹,为后续文化 IP 开发、研学路线设计、生态旅游推广提供了珍贵素材。
秦岭不仅是华夏地理重要的分水岭、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时代更迭之际微观的标本。在《过秦岭》一书中,作家王洁以文学的笔触、时代的站位,生动记录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秦岭人”——秦岭护林员、保护大熊猫的一家三代、扎根深山的民警、坚守岗位多年的“看水人”,也有繁育朱鹮的技术人员、金丝猴的守护者、老城文物保护者……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肖星认为,作家王洁把秦岭保护这一宏大叙事落实到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以“显微镜式”的细腻,映照出“国之大者”的宏阔,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感、可学、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美文》杂志主编武梅表示,作家王洁是《美文》杂志近年来在不断扩大基层写作队伍中发现的一位优秀作家。在《过秦岭》这本书之前,王洁就发表了《花开有声》《你好,朋友圈》等多部作品,其中,长篇小说《花开有声》还被改编为院线电影,个人荣获第二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有别于此前作品,《过秦岭》是王洁在报告文学领域奉献的又一精品力作,该书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描绘了秦岭的壮丽山川、飞瀑流泉、古木参天,这些自然之景就像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人对秦岭不由得心生向往。“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对秦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武梅说。
发布会上,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邢小俊分享了自己读《过秦岭》的感想,他说,“目前有的报告文学重报告轻文学,有的报告文学有文学性缺少报告性,很难达到两者兼顾。《过秦岭》是报告性与文学性达到了完美结合的一部佳作。”
谈及创作初衷和过程,王洁用“命中注定”四字概括。发布会现场,王洁分享了书中护林员赵苍虎、绣娘郑娥、种茶人李连杰等为代表的故事,感动了来自全国多地的本届书博会的参与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秦岭。“近3年的走访,我的素材库里记录了189个人物、56个村子,第一稿是30多万字,但最终呈现了30多个人物,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希望,大家不光去读这本书,有机会真该去秦岭看看,亲自去感悟它的伟大和温暖。”王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