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成蚀把米,何其形象,何其讽刺。往往一些看似精心策划的计划,最终却以惨败收场。今天,便有一部电影,正是这一寓意的活生生写照——古天乐的新作《私家侦探》便是这般。
《私家侦探》,原本名为《尾随》,早在二三年就已经拍摄完毕,当时的社会气氛可谓是充满了悬疑的氛围和女权主义的浪潮。若那时这部作品顺利上映,未必不会成为市场的焦点,或者能与当时火爆的《消失的她》一较高下。然而命运弄人,《私家侦探》却迟到了两年,直到二五年才姗姗来迟。市场的变迁,使得这部电影的命运与初衷发生了微妙的偏离。
电影的开篇,便是一场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冲击”:古天乐饰演的私家侦探欧阳伟业,日常接触着一些轻微的侦查工作,平凡得如同一个无所事事的邻家大叔。可某次,他却在工作中偶然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和一位陌生男子手挽手,出入酒店。他怒不可遏,质问妻子,妻子的回答却是那样冷静,甚至带着一丝不以为然的调侃:“当老公不止是给家用啊。”
这一句话,简直可以当做电影的座右铭,也可谓是一种悲哀的写照。在那个时代,若是这部电影早些上映,或许不少女性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纷纷点头称是,表示理解这种“只给家用却没有情感滋养”的婚姻到底与丧偶有何区别。可惜,时代已经悄然变了,《私家侦探》错过了最适宜的时机,错过了那个时代的呼唤,最终被淹没在了过时的浪潮中。
然而,这部电影的故事本身,却也一直在尝试表达一种对婚姻的深刻思考。所谓的“桃色悬疑”,便是通过一个个出轨的女性角色,试图揭示一种背后潜藏的社会现象:男性在家庭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情感上的失落被忽略。而所有的男性角色,无论是丈夫还是恋人,都在感情中被戴上了“绿帽”,他们的回应不是理性反思,而是愤怒、暴力,甚至疯狂。这种情节设置,似乎意图模仿那种带有暴力美学的风格,试图再现《九龙城寨》中的那种浓烈气息。
但若从另一角度看,这样的创作思路显然与现代观众的需求发生了不小的冲突。影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女性,显得过于单一和极端,而男性则彻底沦为“情感的空壳”。这一切努力的背后,似乎隐约透露出电影创作团队对“女性市场”的过度迎合,却忽视了男性观众的感受和情感需求。女性观众需要的并非全然无情的“反转”,而是情感上的真实、自然和共鸣。
更为讽刺的是,片方为了迎合这些观众的需求,竟然没有真正捉住“情感”的核心,反而将大量的“情场面”塞入其中,试图通过充斥的情欲元素,来营造悬疑的气氛。最终,竟然成了笑话。那些本应引起女性观众共鸣的场面,却被批评为“过度性别化”,反而加剧了性别之间的隔阂与对立。
电影的票房成绩更是惨淡,首映仅收获2000万人民币,而后续票房的表现也未能有任何起色,平台预测这部电影的总票房很难突破8000万。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电影的市场根本不只是“打女拳”,而是需要更加细腻和真实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期。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战报可以说谎,战线不会。”电影票房的低迷,最终揭示了一个事实:市场的真正动力,往往并不是那些追逐潮流的情绪化话题,而是讲述有深度、有情感的好故事。而要想在电影市场中获得成功,就不能仅仅靠情绪化的标签,还是要打磨作品、讲好故事。
愿未来的作品,能够真正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不被“女拳”或其他标签所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