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3日,成都市望江樓公園聯合四川大學博物館帶來“大川尋雅”大型文化體驗活動,以成都“十二月市”中的“七寶市”為靈感,邀市民游客共赴一場穿越古今的文化尋寶之約。
作為成都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位於成都市武侯區的望江樓公園承載著深厚的文人雅集傳統。而今,公園四季文化活動和文創產品持續上新,去年吸引游客155萬人次,單日游客量高達3萬人次。
望江樓公園因薛濤而生,內部景點古建與薛濤聯系緊密。 作為唐代“頂流”女詩人,薛濤大半生居於成都,寫下500多首詩,至今留存92首,是唐代女詩人中現今存詩最多的一位。蜀人為紀念這位才女,在錦江畔修建吟詩樓,清代又增建崇麗閣,逐漸形成今天的園林格局。
崇麗閣是園內的主要建筑,“崇麗”來自晉代文學家左思《蜀都賦》中的“既麗且崇,實號成都”,因矗立在錦江岸邊,民間稱為“望江樓”。濯錦樓外形像一艘停靠在江邊的船舫,為紀念薛濤載酒船上,惜別密友元稹、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而建。薛濤井舊名玉女津,是后人紀念女詩人的地方。
2023年煥新升級的薛濤紀念館,通過古籍文物、仿古模型、沙畫視頻等多元形式,配合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法,直觀地呈現了薛濤的傳奇人生,描繪出成都當時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2024年末的跨年夜,公園還推出“望江夢華·薛濤吟”公園實景沉浸式夜游元旦特別活動。活動作為成都首個公園實景沉浸式夜游,以實景演藝秀串聯翠竹長廊、崇麗閣、薛濤井等八大場景。
“沉浸式夜游收到大量好評,公園正在進一步打造與薛濤相關的夜游劇目。”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通過推出集文化體驗、藝術觀賞、休閑娛樂於一體的薛濤主題夜游劇,提升公園夜間經濟活力。
暑期,“望江學堂——就暑這兒,江合適”研學活動又將開啟。2024年成立的“望江學堂”,是公園打造的自主研學品牌,目前已開展20余期,參與人數4000余人。
“薛濤箋”是薛濤創制的便於寫詩的箋紙,史載其以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和芙蓉花的汁制作而成,頗受文人雅士喜愛。2024年,“成都木版水印技藝(薛濤箋木版水印技藝)”入選成都市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望江樓公園也成為四川省薛濤箋技藝的唯一保護單位。公園圍繞“薛濤箋”開發的文創產品,成為公園最受歡迎的文創產品﹔專設制箋工作室,將歷史箋版納入公園藏品﹔設置的“制得彩箋題好詩”箋紙文化主題陳列等,讓更多人認識“薛濤箋”。
薛濤一生愛竹,贊賞竹的品格,曾在《酬人雨后玩竹》中寫下“虛心能自持”“蒼蒼勁節奇”。望江樓公園由此以竹造園,如今園內匯集全球500余種竹,不乏龜甲竹、聖音竹等珍稀品種,成為中國收集竹類最早、人工栽培歷史最長的竹子專類公園。今年3月,60年一遇的竹子開花引發“打卡”熱潮,公園還應景推出“竹影探秘·巧手留春”限時主題課程。“我們還將進一步打造竹文化系列課程體系,開發竹類主題文創產品,讓生態保護與文化創新融合發展。”望江樓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